近日,文化旅游部與九大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旨在深化中國傳統工藝振興,促進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也為十四五期間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指明了新的方向。
7月6日,“紡織非遺創新轉化研發基地”在751時尚園區玫瑰黛薇服裝有限公司落地,同期劉薇非遺環保作品展驚艷亮相。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前副會長、研究員、2020年中國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孫淮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前主席李當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國際合作辦公室主任張磊、金頂獎設計師劉偉、《紡織服裝周刊》雜志社長徐峰、時尚評論員、中國紡織信息中心首席時尚研究員王青英、中國工業日報協會智庫中心執行主任、北京西城區商會執行委員李滿勛、751時尚園區副總經理、北京國際設計項目負責人嚴明丹、中國紡織時尚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王林等領導嘉賓出席了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路徑的討論。該活動由中國紡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副主任陸茵主持。
作為活動組織者的策劃人,劉偉參與了互動交流,并以實物和視頻的形式展示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環保作品。她說,她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自成為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以來,這一身份賦予了她更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努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劉偉以豐富多彩的傳統工藝和豐富的藝術表達形式,讓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從不同的角度擊中觀眾的心,非物質文化遺產環保展覽包括堆繡、布繡、珠繡、蠟染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從環保的角度設計再造廢料進入藝術,以豐富的面料作為顏料,心中的色彩,解釋設計師對生活、自然、文化的尊重和思考。
座談會期間,各嘉賓就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路徑進行了交流討論。李當岐教授說,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是探索性的,值得稱贊和推廣。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內優秀服裝設計師參與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借鑒靈感,探索如何通過設計創新為當前生活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張磊主任從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授權女性的角度,講述了如何更好地關注基層女性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需求,如何通過女工匠的聰明才智幫助農村振興,畫出更好的生活;徐峰總裁從媒體的角度提出,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應通過各種現代互聯網手段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成為消費主流;王說,歸根結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應該重新推廣這種生活方式,重新定義時尚產業的審美觀;嚴明丹討論了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得到更多年輕人的認可;王林分享了引進、培養和實施傳統文化人才的經驗,希望通過中國紡織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平臺發揚青島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會上,嘉賓見證了劉偉工作室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研發基地的創建儀式。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研發基地的建成,不僅是對劉偉多年設計工作的肯定,也是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探索的堅實一步。多年來,劉偉在設計生涯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進行了保護、繼承和創新探索。在中國國際時裝周、北京時裝周等國內外時尚活動中,舉辦了80多次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主題作品新聞發布會, 榮獲北京時裝周頒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尚傳承獎、深圳頒發的改革開放40年時尚創新模式等榮譽稱號。2021年,她被聘為博柏利工藝設計師培訓公益大使,并在少數民族地區擔任培訓導師。她常年為各大高校講授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課程,培訓學生近6萬人,為促進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孫淮濱在總結演講中充分表達了對劉偉多年來在設計領域取得的成就的贊賞。作為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大使,劉偉以責任感和使命感表現出責任感,為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設計做出了許多嘗試。他指出,探索行業傳統技術高質量繼承發展方向和路徑,不僅研究預測流行趨勢,在此基礎上,更注重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設計研發,應用領域擴展,研究市場轉型發展模式,整合高質量發展平臺,使基地具有行業指導意義,突出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轉型研發基地的科學定位和綜合功能。